园林绿地要结合地形造景,不同的地形、地貌对不同园林景观的形成、园林使用功能的实现和园林植物的生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原有地形、地貌无法满足使用功能和不利于表达设计意图时,就需要对地形加以整理和改造。
这里谈的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
在水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形式有流水、静水、跌水、涌泉、喷泉等五种,流水有江河溪流等,静水有湖泊、池塘,跌水有瀑布、水帘、跌落、丝落等,涌泉有低涌泉和喷涌,喷泉有喷射与喷雾等多种形式。这些水景形式在应用过程中,由于采取不同水的形态,营建方式、尺度、规模与配景环境不同,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景观形式。
平原地带,利用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和人工堆置的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断面为和缓曲线
山地和丘陵地利用自然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外,不作人工阶梯形改造,尽量使其自然
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岸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少且多为自然山石驳岸
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涌泉、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并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设计,建筑群和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
自然式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多为自然形状,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树丛和林带组织空间
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树木配置以孤植树、树丛、树林为主,一般不作规则式修剪
事实上,绝对的规则式和绝对的自然式园林是不多见的,不过是以规则式或自然式为主而已。园林中规则式布置与自然式布置的比例差不多的称为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则式布置,而远离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自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过渡。
即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清代皇帝,在建造帝王宫苑颐和园和圆明园时,也考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颐和园原先的瓮山和瓮湖已具备大山、大水的骨架,经过地形整理,仿照杭州西湖,建成了以万寿山、昆明湖和山水骨架、以佛香阁为全园的构图中心、主景突出式的自然山水园。
与颐和园毗邻的圆明园,原先是丹凌沜地貌,自然喷泉遍布,河流纵横。根据圆明园的原地形和分期建设的情况,建成平面构图上以福海为中心的集锦式的自然山水园。由于因地制宜,适合于各自原地形的状况,从而创造出自具特色的园林佳作。
实际上,正确地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情况下多办事。当然,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
在“适用”、“经济”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的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适用”价值,美的价值。
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
如在园林中,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进行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地形改造,水体设计等提供物质基础,避免产生水体漏水,土方塌陷等工程事故。
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也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要求,生物学特性,多米体育入口根据不同植物的喜阳、耐阴、耐旱、怕涝等不同的生态习性进行配植。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公园设计规范》指出,园林是完善城市4项基本职能中游憩职能的基地。所以,园林设计者要体察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态,了解他们对公园开展活动的要求,创造出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游人的需要,面向大众,面向人民。
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园林空间应当定于诗情画意,处处茂林修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令游人流连忘返。不同的功能分区,选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如儿童活动区,要求交通便捷,一般要靠近主要出入口,并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该区的园林建筑造型要新颖,色彩要鲜艳,空间要开朗,形成一派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欢快的景观气氛。
节奏和韵律是听觉艺术的用语。称为音乐的声响具有节奏和韵律。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常是有规律和重复出现的,给人一种节奏感,园林绿地中也强调这种感觉,特别是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节奏和韵律是取得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
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园林构图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障景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的屏障景物,其本身应为一景,障景后逐渐开展园景或显露主景,是常见手法
隔景即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隔景可以为实隔、虚隔、虚实隔,创造出多种流通空间,使园景丰富而各有特色
框景是指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优美景色,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风景画的手法
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左右两侧贫乏景观以树丛、树列、土山或建筑物等加以屏障,形成两侧较封闭的狭长空间,这种左右两侧的前景称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