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体育公路绿化十篇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10 20:21:22    浏览:

[返回]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公路设计中运用美学,提高公路现行设计质量,改善公路及其周围环境,增进交通安全和为司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减少对原来自然景观的平衡和谐的破坏,点缀和丰富公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十分重要的。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缓解公路施工给沿线地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活环境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绿化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地被覆盖等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2、公路绿化可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提高行车舒适性。当公路沿线有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地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公路绿化可以恢复自然,保护环境。一是绿化可以迅速恢复公路建设中被破坏的沿线植被,有利于生态平衡。二是路基种植植被,不仅可以固土护坡,有利于边坡稳定,还可防止水土流失。三是成功的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

  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经济可行的原则。即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优化设计,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等多种方法,实施生态工程。

  3.长期稳定、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其功能及植物各自不同优势,设计合理的植物群落演替方案,使其较快地达到稳定,并能够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景观优美的原则。即合理地规划,使公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营造行车的舒适性。

  1.公路主线绿化。主线绿化主要是为了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首先必须充分考虑沿线景观特点、地形特点和交通特点,保证景观较长距离的连续性。其次,基调树应按设计目的确定,最好选用性状一致的树种、开花的树种或秋叶树种。

  2.公路外部绿化。道路外部绿化主要指公路主线以外的绿化,一方面可降低噪音污染和尾气污染,另一方面植物也可使景观更加和谐。

  目前,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公路绿化施工多采用园林绿化方式,绿化树种单调,季节色彩变化少,以至各公路绿化景观雷同。其次,绿化存在重视觉,轻综合生态功能的倾向,有些绿地基本上以种草为主,这种“稀树草原”虽然视觉效果较好,但绿地的生态效应只有乔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产能力。第三,路树多为单条稀疏形状,不成林带,难以抗风、抗沙、抗噪,且还有不少是浅根性、材质松软的速生树,容易被台风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第四,公路绿地存在后期绿化养护难度增大、养护投入增多但绿化效果倒退的趋势,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效益不高。

  今后公路绿化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增加公路绿色生物量,为净化大气、降低温室效应做贡献;二是选择适应本地区的物种和绿化植物进行公路绿化,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公路绿化的质量;三是建立科学绿化的应用系统,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及抗病能力。通过利用乡土植物来创造与周围环境相融的景观空间,使公路更具有亲切感和情趣。

  现代公路绿化工作应特别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绿地系统。

  第一,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在公路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既不重叠,也尽量不空白,以避免种群间直接竞争。

  第二,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在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绿化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

  公路树种的配植须多元化,避免树种、色彩单一,满足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抗病虫害能力强、易成活的特点。树种的选择需因地制宜,对乔、灌、草可以根据景观设计,常绿与落叶、快长与慢长、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选择多个适宜品种。

  水肥管理是树木管理的核心,浇水一次要浇足浇透。早春根系生长之前,用肥效长的有机肥做基肥并适当加入磷肥,芽抽枝发叶期,以氮肥为主,6月后控制氮肥的数量并以磷肥为主。

  重视整形修剪、除杂草。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为了防眩,通过修剪使其高度限制在1.2~2.0米。成年树在一定高度进行剪截, 可以刺激隐藏表皮层内的隐芽萌发,形成年轻枝条,更新复壮。杂草可采取人工拔草、喷除草剂等方法防治。

  总之,公路绿化作为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一条公路的形象,因此,公路绿化应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结构完整、联系紧密、视觉与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公路绿化,我国的公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公路景观得以发展,公路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4] 江玉林、毛文碧等,生物工程技术在西南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应用,30届国际水土保持会议论文集,1999

  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绿化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条件,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绿化还可以养护公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延长公路寿命。因此,公路绿化工作是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公路绿化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公路的绿化包括立交区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防护带绿化,四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了道路绿化系统中点、线、面、片有机整体。

  立交区绿化应乔灌结合、草木结合。按视觉诱导、通视要求和景观需要等,可将植树按诱导树、矮树和主树三种类型进行合理布置。

  公路中央分隔带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一般路段多采用整体式,隧道前后等部分路段多采用分离式。整体式分隔带的营造效果比较弱,绿化的主目的在于遮挡迎面来车的大灯眩光。尤其是弯道竖曲线及组合段落的中央分隔带应尽量减弱夜间行车大灯眩光的影响。因此,中央分隔带用于防眩的植物必须是浓密、多细枝的品种,其高度应足以胜任其功能。

  边坡是最易水土流失的区域,因此,对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或可能绿化的区域,应尽可能绿化。边坡绿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刷、风蚀,保护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

  在公路的边沟和封闭设施外侧往往还有防护带,防护带树种经常选用抗风性强的树种和乡土树种,防护带应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林带,从而达到防风、隔音的绿化效果。

  公路绿化一个显著的作用就是改善公路沿线环境。公路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使的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多米体育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同时防止公路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公路绿化在改善公路沿线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行车肇事的发生频率,减轻了事故的危害。本文重点重点探讨公路绿化对道路行车安全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线诱导功能。公路绿化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能更安全。

  2.防眩光功能。在夜间,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会因车前灯光造成眩目,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是在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内栽植一定高度和冠幅的花、灌木,能够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3.缓冲功能.公路两侧栽植较密的乔、灌木,可以缓和驶离车道汽车的冲击,将事故限制在较小规模,可以减轻事故的危害,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4.遮蔽功能。用于遮蔽不利于行车的不协调的构造物,从而改善公路景观,提高行车安全。遮蔽的对象一般有墓地、垃圾焚烧场、公路外刺眼的建筑物、广告、构造物等。

  公路绿化比城市园林、街道绿化气魄要大,比荒山造林或农田网要求标准高、技术性强。公路绿化的特点和风格应该是:交融自然、简洁明快、气势壮观、舒适优美、方便交通。公路绿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对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采取避绕的原则。生态环境敏感点指: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生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3.绿化经费预先落实的原则。绿化经费除包括边坡、中央隔离带、立交桥、沿线附属设施等处的绿化费用外,还包含为补偿因道路建设所占原有地面的绿化费用,如弃土绿化费用,如弃土场植被的恢复与防护措施的费用。

  4.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根据其功能及植物各自不同优势来设计护坡道及土质边坡,宜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相结合;挖方路堑段的石质边坡选用阳性、抗性强的攀缘植物垂直绿化以增加美观;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美化,可栽浅根性的花灌木等。

  5.测定土壤理化性能的原则。在植树前对土壤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改良土壤,即对生土需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对死土采用“客土”的方法解决;对石灰含量较少的,可大水浇灌,也可增施有机肥或采用偏酸性的肥料等。

  公路绿化的日常养护主要是及时检查、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和补植等。

  1.干旱季节,应及时进行人工灌溉,灌水量应随树苗的大小和土壤气候情况确定。

  2.锄草和松土应结合进行,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和夏季,松土深度5~6cm,应除掉杂草根系,注意不能损伤树木根系;风沙较大的地区,可不松土。

  3.对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树木,尤其是果树和经济苗,应与以施肥,促进其生长。

  4.各种树木如栽后枯死,要及时补值。补植的树苗,应与原来应植的树苗的种类相同;苗木规格,须大于原植树木规格,并合乎植树技术要求;对于已经基本成材的行道树,除株行距较大、补植后不影响生长外,一般不可补植。

  公路树木过密或衰老时,应进行采伐,防止老树倒伏损伤行人、车辆,影响交通,此时需要对高路华树木进行有计划的采伐。

  1.抚育采伐:风景林防护林封闭度在0.9以上时,应进行透光抚育。伐出生长过密、生长不良树木,其原则是密间留匀、伐劣留优、伐小留大和伐密留稀,以促进树木生长。新晨

  2.更新树木采伐:公路改建或加宽时,要先经审批在采伐;工程完毕后要及时更新。成段的衰老树木的更新采伐,要按照批准的计划办理,未经批准,不得采伐。

  公路绿化工作在公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既美化公路沿线环境,又能提高道路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作用显著。在进行公路绿化设计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则,坚持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针,以展示其原野自然风光,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

  目前,以提升邯郸市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与国省主干线相匹配、与现代物流和公路快速客运发展相适应的公路运输枢纽系统。邯郸市交通局重新修订了交通发展规划,由三条南北纵向通道、两条东西横向通道、一条高速外环和若干联络线组成的高速公路布局,确定构筑以“三纵两横一环五射线”为主体的中心城市大交通体系,最终实现高速公路“体外大循环”,为邯郸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蓄势。但是,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破坏大地原有的景观,减少大地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噪声、震动、尾气排放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建设和发展高速公路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绿化工作。通过绿化,保护自然环境,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和生活环境。下面就邯郸高速公路的绿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1 高速公路绿化是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方面,也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及作用一般可概括为:固坡、减少污染、降低噪音、视线诱导、防眩、美化、环境保护;并使行路者产生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的感觉,减轻行驶中的视觉污染、精神疲劳,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并能弥补由于公路修建而破坏的自然景观,使之与周围环境相谐调或有所改善;特殊条件下还具有防风、防沙、防雪、防水害的作用。

  1.2 高速公路具有快速、安全、舒适、高效的重要特性,这就决定了它与一般公路的绿化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其绿化的原则概括为以下几条:

  1.2.1 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因段制宜。选择的植物品种不但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还应具有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瘠薄、抗污染、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等特点。

  1.2.3 突出成片、成段、大色块,注重色彩变化,达到特色鲜明、景色各异的效果。

  1.2.4 做到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绿化与行车安全相结合。绿化与匝道圈经济效益相结合,绿化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防护与观赏相结合。

  1.2.6 总体构图以植物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配置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景观,部分路段和部位亦可采用规则或抽象式的布置手法,使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

  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要适应高速公路的整体需要,必须充分考虑现有行车要求、交通安全、环境状况、自然条件及道路养护维修等问题。符合小气候的特殊性以及“高速”、“安全”的要求,在追求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的同时,更注意突出邯郸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在高速公路绿化时要遵守下列基本原则:

  2.1.1 为高速公路的运营服务,保障车辆在高速运行下的交通安全。由重点到一般,优先抓好距城市较近路段、互通式立交桥的景观建设。

  2.1.2 绿化要考虑便于通行,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保证视野良好、开阔。

  2.1.3 绿化模式应注意防护功能与观赏性相结合,以立交桥、出入口为景点绿化,其它路段实行普遍绿化,不让土地。

  2.1.4 绿化建设应考虑背景条件,要同绿化带外侧毗邻的现有农田防护林、果树经济林、村屯绿化等建设相结合,做到防护、绿化、美化和谐统一。

  2.1.5 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栽植乡土树种的同时,大力引种具有美化、经济、高效、适用等多用途、多目标、多功能树种,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做到因地制宜。

  2.1.6 坚持高速公路绿化与防护功能并重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使绿化见效快,寿命长,景观富于变化,与道路设施功能紧密结合,通过绿化加强设施功能的发挥,方便道路设施的养护维修,充分考虑机械化作业的操作。

  在对高速公路的环境现状综合分析、评价和解析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立地条件和建设布局,通过对各种绿化设计模式综合平衡与汇总,考虑预计可能投入的资金情况,根据绿化环境、防护功能及景观观赏等综合效益和谐统一的需要,其绿化目标为:

  在高速公路两侧、互通立交区及服务区全面实现绿化,建设多功能景观观赏性防护林。建成以道路出入口、立交桥和服务区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点;道路普遍绿化为重点的多功能、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生态绿化体系。

  在绿化工程中丰富生物多样性,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增强绿化植物种类。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观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突破一条路两行树的呆板模式。通过种植高大乔木与周边毗邻的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等有机结合形成的防护林带降低风速,有效地减少风沙危害,提高公路的能见度,保持路面清洁。发挥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向周边扩散。

  高速公路总体布局一般呈带状分布,绿化工程要根据公路特点,结合自然条件、立地条件和绿化目标,将不同层次的绿化单元有机地衔接起来,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绿化空间,提高绿化覆盖度,增强防护性和绿化观赏性。

  绿化工程水平布局采用点(互通式立交桥、服务区)、线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园林绿化方式将各互通式立交桥、服务区、出入口进行景点式绿化,与沿线多功能防护林的绿化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条公路形成多功能、多色彩的绿化布局形式。在垂直层面布局上,根据绿化物种的特征,乔、灌、草相结合,突出表现空间层次结构。要根据绿化空间,合理配置植物株行距,以高大乔木做骨干构成绿化骨架和基调,使其挺拔雄伟,四季有绿,并配以花灌木形成垂直层面布局。

  绿化工程的设计与布局中,植物材料是极其重要的素材。植物除能作为设计的构成因素外,还可通过造型、色彩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首先,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栽植技术、经营管理方式、病虫害防治以及景观的装饰作用,正确选择植物材料,优化物种的配置,为树木的培育与养护管理创造最合理的条件。其次,根据高速公路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绿化建设的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丰富植物多样性。可选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草本花卉,针叶树,阔叶树等树种,这些物种都各有独特的色彩、风韵、芳香、听声(松涛)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又能随季节及树龄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呈连续变化的动态效果。再次,在植物种类的配置上,对不受视线限制的范围,搞成苗圃,管理粗放,既有绿化、美化的效果,又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也可搞成经济果林园,种植桃树、杏树、柿树、枣树、葡萄、李子、核桃、石榴等;对视线有要求的区域,可选用瓜子黄杨、龙柏球、金叶女贞、红叶小蘖、冬青、丰花月季等花灌木,组成不同的大型植物图案,并配置花草、植物造型、小品等,并根据需要配置乔木,要以美化为主,形成景观观赏区。以达到春季梢头嫩绿、花团锦簇;夏季绿树成荫,浓影覆地;秋季色彩斑斓、果实累累;冬季松柏翠绿、白雪挂仗的绿化效果。

  立交桥景点绿化,以体现邯郸地方特色以及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为指导思想,进行绿化布局。配置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方式,以针叶树作基调,用色彩丰富,造型别致的花灌木做成寓意深刻和突出邯郸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乡的地方特点的各种图案。在树种配置上,采用多组团,大色块,流线型的自然式,铺以大面积开朗明快的草坪作衬托。树木配置高矮相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体现气魄,对立交桥的建筑艺术起到美化和烘托的作用。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要保证道路功能所规定的视距、建筑界限,并要通视良好。中央分隔带绿化,在夜间能起到防眩屏障的作用,既节省了防眩网的安装费用,又增加高速公路的绿化面积。做好绿化与防眩相结合的文章,植物防眩与防眩板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适宜建植的苗木以圆柏、龙柏、侧柏为最好,女贞、紫叶李、丰花月季等次之;型式有单墙式、百叶窗式;间距根据防眩型式1~6m不等;色块长度=2km;苗木修剪高度1.6~1.8m,过高会妨碍驾驶人员观察对方车辆的行驶情况,过矮难以遮掩会车灯光,失去防眩的作用。

  结缕草、狗牙根最适宜,散铺或满铺;高填方路段可配以紫穗槐,采用鱼鳞坑式栽植;也可与矿料结合进行坡面防护;冷性草慎用。

  栽植蔷薇、连翘等,2~3年后出现明显效果,不但起到阻止攀越隔离栅的作用,而且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特别是春季,黄、白、红花盛开,形成一道高速公路独特的亮丽风景线。为尽快形成其带状绿化景观,一般要求栽植速生乔木,比如:杨树、柳树、泡桐、香椿、臭椿等,株距3~4m,行距2~3m;栽植时不宜在较长路段中采用。

  目前,以提升邯郸市四省交界区域 经济 中心地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与国省主干线相匹配、与 现代 物流和公路快速客运发展相适应的公路运输枢纽系统。邯郸市 交通 局重新修订了交通发展规划,由三条南北纵向通道、两条东西横向通道、一条高速外环和若干联络线组成的高速公路布局,确定构筑以“三纵两横一环五射线”为主体的中心城市大交通体系,最终实现高速公路“体外大循环”,为邯郸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蓄势。但是,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破坏大地原有的景观,减少大地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噪声、震动、尾气排放也会对 自然 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建设和发展高速公路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绿化工作。通过绿化,保护自然环境,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和生活环境。下面就邯郸高速公路的绿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1 高速公路绿化是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方面,也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及作用一般可概括为:固坡、减少污染、降低噪音、视线诱导、防眩、美化、环境保护;并使行路者产生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的感觉,减轻行驶中的视觉污染、精神疲劳,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并能弥补由于公路修建而破坏的自然景观,使之与周围环境相谐调或有所改善;特殊条件下还具有防风、防沙、防雪、防水害的作用。 1.2.1 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因段制宜。选择的植物品种不但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还应具有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瘠薄、抗污染、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等特点。 1.2.3 突出成片、成段、大色块,注重色彩变化,达到特色鲜明、景色各异的效果。 1.2.5 绿化效果要体现见效快,生命周期长,造价低。绿化的范围。

  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要适应高速公路的整体需要,必须充分考虑现有行车要求、交通安全、环境状况、自然条件及道路养护维修等问题。符合小气候的特殊性以及“高速”、“安全”的要求,在追求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的同时,更注意突出邯郸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在高速公路绿化时要遵守下列基本原则:

  2.1.1 为高速公路的运营服务,保障车辆在高速运行下的交通安全。由重点到一般,优先抓好距城市较近路段、互通式立交桥的景观建设。 2.1.3 绿化模式应注意防护功能与观赏性相结合,以立交桥、出入口为景点绿化,其它路段实行普遍绿化,不让土地。

  2.1.4 绿化建设应考虑背景条件,要同绿化带外侧毗邻的现有农田防护林、果树经济林、村屯绿化等建设相结合,做到防护、绿化、美化和谐统一。

  2.1.5 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栽植乡土树种的同时,大力引种具有美化、经济、高效、适用等多用途、多目标、多功能树种,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做到因地制宜。

  2.1.6 坚持高速公路绿化与防护功能并重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使绿化见效快,寿命长,景观富于变化,与道路设施功能紧密结合,通过绿化加强设施功能的发挥,方便道路设施的养护维修,充分考虑机械化作业的操作。

  在对高速公路的环境现状综合分析、评价和解析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立地条件和建设布局,通过对各种绿化设计模式综合平衡与汇总,考虑预计可能投入的资金情况,根据绿化环境、防护功能及景观观赏等综合效益和谐统一的需要,其绿化目标为:

  在高速公路两侧、互通立交区及服务区全面实现绿化,建设多功能景观观赏性防护林。建成以道路出入口、立交桥和服务区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点;道路普遍绿化为重点的多功能、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生态绿化体系。

  在绿化工程中丰富生物多样性,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增强绿化植物种类。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观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突破一条路两行树的呆板模式。通过种植高大乔木与周边毗邻的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等有机结合形成的防护林带降低风速,有效地减少风沙危害,提高公路的能见度,保持路面清洁。发挥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向周边扩散。

  高速公路总体布局一般呈带状分布,绿化工程要根据公路特点,结合自然条件、立地条件和绿化目标,将不同层次的绿化单元有机地衔接起来,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绿化空间,提高绿化覆盖度,增强防护性和绿化观赏性。

  3.1 绿化工程的水平布局和垂直布局。 绿化工程水平布局采用点(互通式立交桥、服务区)、线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园林绿化方式将各互通式立交桥、服务区、出入口进行景点式绿化,与沿线多功能防护林的绿化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条公路形成多功能、多色彩的绿化布局形式。在垂直层面布局上,根据绿化物种的特征,乔、灌、草相结合,突出表现空间层次结构。要根据绿化空间,合理配置植物株行距,以高大乔木做骨干构成绿化骨架和基调,使其挺拔雄伟,四季有绿,并配以花灌木形成垂直层面布局。

  绿化工程的设计与布局中,植物材料是极其重要的素材。植物除能作为设计的构成因素外,还可通过造型、色彩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首先,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栽植技术、经营管理方式、病虫害防治以及景观的装饰作用,正确选择植物材料,优化物种的配置,为树木的培育与养护管理创造最合理的条件。其次,根据高速公路区域的 自然 条件和绿化建设的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丰富植物多样性。可选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草本花卉,针叶树,阔叶树等树种,这些物种都各有独特的色彩、风韵、芳香、听声(松涛)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又能随季节及树龄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 ,呈连续变化的动态效果。再次,在植物种类的配置上,对不受视线限制的范围,搞成苗圃,管理粗放,既有绿化、美化的效果,又具有一定的社会、 经济 、生态效益;也可搞成经济果林园,种植桃树、杏树绿化、柿树、枣树、葡萄、李子、核桃、石榴等;对视线有要求的区域,可选用瓜子黄杨、龙柏球、金叶女贞、红叶小蘖、冬青、丰花月季等花灌木,组成不同的大型植物图案,并配置花草、植物造型、小品等,并根据需要配置乔木,要以美化为主,形成景观观赏区。以达到春季梢头嫩绿、花团锦簇;夏季绿树成荫,浓影覆地;秋季色彩斑斓、果实累累;冬季松柏翠绿、白雪挂仗的绿化效果。

  立交桥景点绿化,以体现邯郸地方特色以及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为指导思想,进行绿化布局。配置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方式,以针叶树作基调,用色彩丰富,造型别致的花灌木做成寓意深刻和突出邯郸 历史 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乡的地方特点的各种图案。在树种配置上,采用多组团,大色块,流线型的自然式,铺以大面积开朗明快的草坪作衬托。树木配置高矮相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体现气魄,对立交桥的建筑 艺术 起到美化和烘托的作用。

  结缕草、狗牙根最适宜,散铺或满铺;高填方路段可配以紫穗槐,采用鱼鳞坑式栽植;也可与矿料结合进行坡面防护;冷性草慎用。

  栽植蔷薇、连翘等,2~3年后出现明显效果,不但起到阻止攀越隔离栅的作用,而且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特别是春季,黄、白、红花盛开,形成一道高速公路独特的亮丽风景线。为尽快形成其带状绿化景观,一般要求栽植速生乔木,比如:杨树、柳树、泡桐、香椿、臭椿等,株距3~4m,行距2~3m;栽植时不宜在较长路段中采用。

  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绿化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条件,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近几年来,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

  公路对环境地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地影响、对生态环境地影响、对大气环境地影响、对声音环境地影响、对自然景观地影响等。

  在以上几个方面地影响当中,公路除了对社会经济环境有所贡献之外,如果采取措施不当,会对其他几个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

  公路对生态环境地影响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地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地影响、对农作物环境地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地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地影响。

  公路对大气环境地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地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烟、碳氢化合物、醛及含铅颗粒物等。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音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国家和政府陆续制定了减少公路对环境破坏的政策措施。而在治理各种环境污染的措施当中,主要措施之一是进行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目前公路设计文件中,环境保护设计中含有公路绿化的内容,但一般不尽完善,还常常出现绿化设计与线路设计不配套的问题,往往当道路竣工通车时,线形流畅,路面整洁,标志、标线齐全,惟独绿化工程跟不上。这主要是人们目前对公路绿化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绿化工程关系不大,早些晚些完成没什么。另外是公路绿化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还不完善,也给公路绿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成功的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关资料表明,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每公顷阔叶林(相当于1公里公路两侧单行行道树)每天能吸收1000kg的二氧化碳,释放出730kg的氧气,可以供1000人所需,一般来说,一个人一天需要0.7kg的氧气,有10平方米的树木或25平方米的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CO2与O2的比例平衡,保持空气清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及汞、铅蒸气等。科学的选择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树种进行公路绿化,对降低车辆的排放污染,净化空气是很有意义的。树木能够降低噪音,是由于树木能够将投射到树叶上的噪声反射到各个方向上,树叶的轻微震动使得噪声能量消耗而减弱,据测定,快车道的汽车噪声,在穿过12米宽的林带后可以降低噪声3~5dB,穿过40米宽的防护林带时,噪声会降低10~15dB。

  公路绿化还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地被覆盖等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绿化后的环境将比露天地区气温低5~6℃,而且湿度较大,且变化缓慢,可以造成特殊的“小气候”,这样可以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对防止路面老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1、可以通过视线诱导来指示驾驶员道路前进的方向。尤其是在竖曲线顶部等路线走向不明了地段,可以使路线走向变得十分明显,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2、防眩作用。白天,树荫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对司机产生的眩光,而最重要的是位于中央分隔带上的树木、矮篱等,可以有效地防止夜间对向来车所产生的眩光,防止由于眩目所产生的交通危险。

  3、调节明暗变化。尤其是在车辆驶入光线很差的隧道中时,由于人的眼睛不能立即适应明暗地变化,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因此,在隧道两侧种植一些树木,利用树荫来调节隧道内外的明暗强度,对行车安全十分有利。

  4、可以对车辆及驾驶员产生保护。车辆与路外物体发生碰撞时,道路两侧的树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及驾驶员受损害地程度,尤其是在山区等地形险要地段,行道树更成为保护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公路进行绿化,也是美化路容、舒适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公路沿线有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地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公路绿化比城市园林、街道绿化气魄要大,比荒山造林或农田网要求标准高、技术性强。公路绿化的特点和风格应该是:交融自然、简洁明快、气势壮观、舒适优美、方便交通。公路绿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对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采取避绕的原则。生态环境敏感点指: 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生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3.绿化经费预先落实的原则。绿化经费除包括边坡、中央隔离带、立交桥、沿线附属设施等处的绿化费用外,还包含为补偿因道路建设所占原有地面的绿化费用,如弃土绿化费用,如弃土场植被的恢复与防护措施的费用。

  4.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根据其功能及植物各自不同优势来设计护坡道及土质边坡,宜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相结合;挖方路堑段的石质边坡选用阳性、抗性强的攀缘植物垂直绿化以增加美观;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美化,可栽浅根性的花灌木等。

  5.测定土壤理化性能的原则。在植树前对土壤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改良土壤,即对生土需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对死土采用“客土”的方法解决;对石灰含量较少的,可大水浇灌,也可增施有机肥或采用偏酸性的肥料等。

  近几年来,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

  公路对环境地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地影响、对生态环境地影响、对大气环境地影响、对声音环境地影响、对自然景观地影响等。

  在以上几个方面地影响当中,公路除了对社会经济环境有所贡献之外,如果采取措施不当,会对其他几个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

  公路对生态环境地影响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地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地影响、对农作物环境地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地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地影响。

  公路对大气环境地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地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烟、碳氢化合物、醛及含铅颗粒物等。汽车排放污染与车速、运行状态以及车辆位置到受到污染的地点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当汽车匀速行驶时,一氧化碳(CO)的排放与车速成反比的关系,而氮氧化物(NOX)则相反,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汽车排放污染与道路服务水平有着密切地关系,在服务水平较高的路段车辆的排放污染要小于服务水平低的路段。另外,排放的污染同车辆位置和受到污染的位置距离有关,例如:一氧化碳(CO)浓度的分布与路基高度及到路边的距离成反比。根据资料显示,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下或路堑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路边外,随着离路边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上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离路边2025米左右,然后随离开路边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平原地区的道路上,离路边25米处的一氧化碳(CO)的浓度为公路上的一半左右,而离路边150米处,浓度则减至公路上的10~20%。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音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多米体育,特别严重的是高速行车时车轮与路面强烈摩擦时产生的声音,加上路堤提高,噪声能波及很远的地区。噪声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辆加速时,噪音增长约为2~9dB,重型汽车的噪声比轻型汽车大,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噪声随大型车在总交通中的比重增大而增大。另外,交通噪声还与道路纵坡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当交通量小于1000辆/小时,噪声与交通量近似的呈正比的关系。因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是非稳定的、长期的,其危害也是较大的。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公路设计中运用美学,提高公路现行设计质量,改善公路及其周围环境,增进交通安全和为司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减少对原来自然景观的平衡和谐地破坏,点缀和丰富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十分重要的。地形情况不同,公路线形组合应该随之变化。对于平原微丘区,地势比较平缓,路基的填、挖不大,平、纵曲线半径都很大,因此,视线不易受到限制,透视可以很远,不过容易形成视觉上的单调,这时应当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和美化处理来进行协调。目前,在我国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例如在平原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便于设置横向通道而将高速公路设置成高路堤,这就对道路两侧的景观造成了一定程度地破坏。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国家和政府陆续制定了减少公路对环境破坏的政策措施。例如:北京市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轻型汽车排放标准,这个标准相当于90年代初制定的欧洲一号标准。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制定了新的尾气排放标准。从2000年起,全国将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等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降低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外,治理环境污染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在噪音敏感点和噪音污染超标的地段修建隔音墙,将公路修建在远离环境敏感点的地区。施工期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施工机械的噪音扰民问题,采用多种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等。而在治理各种环境污染的措施当中,主要措施之一是进行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目前公路设计文件中,环境保护设计中含有公路绿化的内容,但一般不尽完善,还常常出现绿化设计与线路设计不配套的问题,往往当道路竣工通车时,线形流畅,路面整洁,标志、标线齐全,惟独绿化工程跟不上。这主要是人们目前对公路绿化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绿化工程关系不大,早些晚些完成没什么。另外是公路绿化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还不完善,也给公路绿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成功的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关资料表明,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每公顷阔叶林(相当于1公里公路两侧单行行道树)每天能吸收1000kg的二氧化碳,释放出730kg的氧气,可以供1000人所需,一般来说,一个人一天需要0.7kg的氧气,有10平方米的树木或25平方米的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C02与02的比例平衡,保持空气清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及汞、铅蒸气等,例如成片的松林,每天可以从1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的二氧化硫。公路两旁的树木对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有害物质有强烈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因此科学的选择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树种进行公路绿化,对降低车辆的排放污染,净化空气是很有意义的。树木能够降低噪音,是由于树木能够将投射到树叶上的噪声反射到各个方向上,树叶的轻微震动使得噪声能量消耗而减弱,据测定,快车道的汽车噪声,在穿过12米宽的林带后可以降低噪声3~5dB,穿过40米宽的防护林带时,噪声会降低10~15dB。

  公路绿化还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地被覆盖等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树木在它的生命活动中,除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以外,还可以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一公顷阔叶林,夏季每天可以蒸发2600升水,草坪等植物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茸密的茎和叶通过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因此,绿化后的环境将比露天地区气温低56℃,而且湿度较大,且变化缓慢,可以造成特殊的“小气候”,这样可以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对防止路面老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公路绿化还可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主要表现在:

  1、可以通过视线诱导来指示驾驶员道路前进的方向。尤其是在竖曲线顶部等路线走向不明了地段,可以使路线走向变得十分明显,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2、防眩作用。白天,树荫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对司机产生的眩光,而最重要的是位于中央分隔带上的树木、矮篱等,可以有效地防止夜间对向来车所产生的眩光,防止由于眩目所产生的交通危险。

  3、调节明暗变化。尤其是在车辆驶入光线很差的隧道中时,由于人的眼睛不能立即适应明暗地变化多米体育,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因此,在隧道两侧种植一些树木,利用树荫来调节隧道内外的明暗强度,对行车安全十分有利。

  4、可以对车辆及驾驶员产生保护。车辆与路外物体发生碰撞时,道路两侧的树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及驾驶员受损害地程度,尤其是在山区等地形险要地段,行道树更成为保护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公路进行绿化,也是美化路容、舒适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公路沿线有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地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公路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懈地奋斗,因此我们应当倍加努力,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公路绿化最常用办法是种植苗木。近年来,玉林地区尝试使用台湾相思种子直播进行公路绿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利用这种办法绿化具有以下优点:种植成本低、易于管理、不易被人畜毁坏、苗木生长快。在我国华南广大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台湾相思树原产我国台湾恒春,属含羞草科金合欢属的常绿乔木,具有喜光、喜温暖、不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肥沃条件要求不高等特性。但以湿润疏松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及沙土壤为最好,而酸性土及高岭土则不利于它的生长。它可耐0℃的低温及短时-2℃的低温气候。符合上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地区均可利用这种办法进行直播绿化。

  直播前对土地要进行土壤改善的处理,这是直播绿化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及通气性。整地深度一般在20~30cm为宜,太浅达不到改善土壤物理状况的目的,太深则增加投资,加大成本。整地又分为全垦式及坎式2种。①全垦式整地:主要用于新建公路及绿化地段较集中的路段。全垦带宽一般在0.5~1.0m为宜,在高填土及绿化用地较集中的路段,可搞2条或2条以上的全垦带,带与带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4m.②坎式整地:主要用于零星种植及一些需补植的路段。直播坎可以是方形或园形,大小以1m2左右为宜,坎与坎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m,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坎距可以适当增大,以4~8m为合适。

  整地要全面碎土,不能有大于2cm块径的土块。土中的杂物,如石块、杂木和杂草等要尽量清除。

  采集的种子必须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才能保证发芽率的要求。台湾相思树种子种皮坚硬,裹蜡质,需用较高温度的热水泡浸处理,把蜡质溶解掉,使种皮变软,有利于种子的催芽。处理时将种子盛放于木容器或瓷器中,将浇沸的水倒入容器内,边倒水边用木棒搅拌种子,热水用量以刚浸没种子为度。10min后,将浸种的热水倒掉,再用冷水泡浸几个小时,待种子吸足水份后捞起凉干,待播使用;或是直接用70~80℃的热水泡浸直到热水自然冷却为止,然后捞起凉干,作直播使用。

  直播时间一般宜在春季及初夏进行。温度在2℃以上的地区也可以在秋季进行。春季初夏气候适宜直播,雨水充沛,有利于苗木生长。据玉林地区的经验,一般在每年4~6月份直播为最好。直播过早,气温还较低,种子容易发生霉烂,刚出土的幼苗也容易受低温阴雨天气的危害,受鼠害也较严重。如在6~9月份这段时间进行直播,由于雨水多,种子易被大雨冲刷,同时强烈的太阳辐射也容易灼伤苗木。秋季直播是春季及夏季直播的补充,有绝对温度低于2℃的地区不宜采用秋季直播。因为这时直播的苗木,还未完全木质化,易遭冬季低温的危害。

  a. 撒播法:在已翻耕的撒播地上均匀地布上台湾相思树种子。这种方法用种量较大,一般每公里需种子20~30kg.优点是出苗较多,苗木形成密集群落,杂草难于侵入危害,苗木成活多,很少再需补播。

  b. 条播法:在全垦带内按一定行距开1条或1条以上的沿公路纵向的播种沟进行播种绿化。用种量一般为每公里10~20kg.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种量较少,便于除草,培土及施肥。

  种子播下以后,覆盖一层0.4~0.6cm厚的碎土,经10~20d后,种子就会萌芽出土。在一些人畜活动频繁的路段,需用竹、木护拦把直播地围起来,防止人畜践踏,伤害幼苗。幼苗出土后需除草、施肥、培土及除虫,将松土、除草和施肥三者结合起来。松土和除草最好在降雨后及时进行,松土后可以进行施肥工作。为了防止肥害,宜用稀释的水肥,不宜使用干肥,施肥宜分几次进行,遵循浓度由稀到浓的原则,开始几次施尿素,最后一次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增强越冬能力。除草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经过第1年护理以后,第2年就可由其自然生长,以后每年只需进行修枝抚育及间伐管理。主要是清除主干下部的侧生枝条,使主干通直,促进其高生长。

  根据玉林地区的经验,直播第1年长得最高的苗木可达1.55m,平均可达0.7m,第2年平均高度可达1.6m,第3年则可基本成林,达到了绿化的目的。

  随着公路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部门在充分保证公路快捷、安全、舒适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的同时,重视保护和提升公路沿线的生态景观,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功能,并进一步加强了公路的绿化、美化工作。

  绿化6标段桩号为K1260+000~K153+824在本次施工中整理了一些管理思路,与各位同行、前辈浅谈一下,望多多指导不足之处。该项目本着“工程与环保并重”的理念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始生态努力做到前期“最大程度地保护”,后期才能“最小程度的恢复”,本工程是在通车状态下的公路提档升级项目,这是对工程施工难度、施工方法、施工措施、施工安全等方面都是一大挑战。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制定乔木、灌木、地被、草坪施工计划,在确保施工时间与整体施工进度平衡时采用倒排工期方法自检施工进度是否滞后。由于该标段施工面积大、线路长等特点项目部组织多组施工队对多个施工区同时施工,可解决施工工期紧问题;针对交叉施工我项目部与主体单位协商,对特殊树种景观树施工区域第一时间提供我方,其他分项我方采用“见缝插针”施工法施工。

  (1)组织措施:建立进度控制目标体系,明确现场人员其职责分工;建立工程进度报告制度及信息沟通网络;建立进度计划审核制度和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分析制度;建立进度协调会议制度,建立图纸审查、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2)技术措施: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及其他科学适用的计划方法,并结合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建设工程进度实施动态控制。现场计量员、检查员的工作;重点分部(项)工程的计量、验收工作;工程变更的签证;材料、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3)控制措施: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订进度控制的实施细则组织、指导及检查现场计量员、检查员的工作;参与重点分部(项)工程有争议工程的计量、验收工作;协助组织现场进度协调会;协助现场总体进度管理;负责工程进度的检查分析和动态管理;建立现场进度控制工程进度动态情况的报告。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进度分析,采取上述措施进行纠偏。

  实施工程进度的旬检查,以确保工程进度的完成,进行跟踪检查,对发现工期滞后的及时调整旬计划,可采取增加同时作业施工面,采取适用于本工程机械,采用施工新工艺、新技术等措施来缩短工艺过程间和工序间的技术间歇时间,确保计划工期的完成。

  本项目计量支付部分使用网上计量平台,手工报表与电子平台同时进行,确保计量工作准确、真实、快速、有效的进行。在确定了计量目标之后,为了有效地进行计量控制,我方定期地进行投资偏差分析,投资偏差=已完工程实际投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计算结果为负表示投资节约,反之表示投资增加。方法有:横道图法、表格法、曲线法。

  横道图法:用不同的横道标识已完工程计划投资和已完工程实际投资,进行比较,并计算出投资偏差。

  表格法:在表格上计算已完工程实际投资和已完工程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并计算出投资偏差。

  曲线法:在时间—费用(%)坐标上,绘出已完工程实际投资和已完工程计划投资曲线,进行比较,并分析得出投资偏差。

  依据施工合同有关条款、施工图、对工程项目造价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从造价、项目的功能要求、质量和工期方面审查工程变更的方案,并在工程变更实施前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协商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款;按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支付条款进行工程量计算和工程款支付;建立月完成工程量和工作量统计表,对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进行比较、分析,制定调整措施;收集、整理有关的施工资料,为处理费用索赔提供证据;按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竣工结算,对竣工结算的价款总额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协商。

  根据施工地理位置因素,我项目部制定应对冰冻期长、积温低、无霜期短等自然条件施工方案,结合指挥部正确指导方针施工从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对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的各工序、各环节进行系统、严格的全过程自检自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验收标准。

  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没有工程进度,没有社会信誉,因此质量控制是实现三控制目标的重点,严格把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的质量关,当施工过程时若发生质量问题时,我单位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进行纠正。

  (1)施工质量基础第一点需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下设施工队,由工长负责,由技术总工程师负责质量,此外还下设材料组、技术组、质检组、内业组、财务组和安全组,均由专人进行负责。所有人员均持证上岗,各负其责。

  建立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制度,其中有工长责任制度、现场作业法则、质检制度、技术人员守则、材料发放制度、财务制度、后勤制度、安全制度、防火制度等各项具体措施,内业组以保证工程师所的各项通知、指令能及时、顺利落实。

  (2)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编写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要有真对性的落实对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质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节点等项目具体保证措施,编写方案具体到景观树木、常绿树种的移植方案和后期养护管理。

  (3)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及时发现施工图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的问题,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使用有错漏碰缺问题的图纸造成质量事故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遗留问题负责跟踪、协调解决。重点审查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是否先进可行。

  (4)测量依据设计资料和测量标志,实施施工测量放线方案,检查测量人员的业务水平,复核现场测量控制点的校核成果及保护措施,复核建筑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测量成果。

  (1)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把影响工程质量的可能因素均纳入管理状态,对重要的工序应建立质量控制点,以每一分项、分部工程为对象(如苗木起运、树穴挖掘等),以其质量控制点为重点,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过程实行全程落实责任负责人制度,以确保作为单位工程质量基础的分项工程质量。

  (2)检查并落实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规程的要求,对质量控制自检系统进行项目经理监督制度。自检人员按经审批的工艺流程和工序检查程序,在每道工序完工后,首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格的工序,立即进行缺陷修补或返工。

  (3)按施工进度有计划地调运苗木,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为确保苗木质量,派选具有丰富园林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前往苗圃跟踪选苗、起挖、包装、装车等各项环节保证苗木质量,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认真、严格的自检;分部、分项工程自检合格后填写“工程报验单”,并报现场监理机构,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签认中间交工证书,不合格的,指明整改项目,整改后再进行检查验收。

  (4)对施工中的重点部位、关键分项进行全过程技术负责人带班跟踪,做好施工记录,采用巡视、检查、抽查和复试的方式监控隐蔽工程度的施工,未经监理查验认可,不得进行隐蔽施工,收集相关数据,认真做好统计数据的分析评估。

  (1)工程验收及质量评估;分部工程需进行分阶段验收,施工方应初验收并整改合格后,报请监理会同建设、设计、质监站人员进行验收,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

  (2)设专人负责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并按现行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工程档案资料。竣工前施工方应将本工程的档案全部内容列表报监理单位,经检查后及时积累和整理。工程竣工时监督承包商整理完善工程档案并报送业主。凡资料不全的,工程不予验收。

  (2)形成保修阶段的专项记录表格,实行保修阶段的质量全过程均有原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督。

  (3)绿化工程总体效果保持要坚持不懈的管护,做到“三分种植、七分养护”制度开展后期管护工作。

  (4)保修阶段施工方对工程中尚存在的一些质量缺陷作修补处理,以使工程完全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如承包商不进行这些工作,业主有权雇用其他承包商完成并支付报酬,由此发生的全部费用应有尽在保留金内扣除。

  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人们对公路沿线的绿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强化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不但美化公路沿线的环境,而且能提高道路行车安全,保障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我们在进行公路绿化设计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因需而异的原则,注重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原野风情、自然风光、人造风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因此,建立起队伍精干、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管理养护组织体系,使公路达到“畅、洁、绿、美、安”的要求,不断推进公路管理养护的科学化、正常化、规范化的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量的增多,公路绿化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公路绿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对公路的立交区、分隔带、路边坡和防护带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绿化,构建一种道路绿化“点、线、面、片”有机结合的体系。立交区绿化要注重层次性、阶梯性,以乔灌、草木相结合,按照视觉诱导、通视要求和景观需要将绿化按诱导树、低矮树和主干树三种类型进行合理布置。分隔带绿化一般可分为分离式、整体式两种,隧道前后等路段可采用分离式。整体式分隔带绿化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遮挡大灯眩光,可以减弱夜间行车大灯眩光的影响,分隔带用于防眩的植物要重视枝叶的浓密性、多细枝的品种,使其高度能胜任遮挡大灯眩光的功能。路坡是最容易千万水土流失的区域,因此,路边坡绿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刷、风蚀影响,起到保护路基,降低噪音的功能和效用。防护带绿化是在公路的边沟和封闭设施外侧进行种植防护带,防护带要注意选用抗风能力强的树种,一般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发挥三者的防护功能,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林带,达到防风、隔音的效果。

  公路绿化比城市园林、街道绿化、植树造林要求标准高,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科学性,公路绿化要充分体现自然互动、简洁明快、气势壮观、方便交通的特点和风格,在建设中要兼顾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原则,在植树前对土壤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改良土壤,即对生土需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对死土采用“客土”的方法解决;对石灰含量较少的,可大水浇灌,也可增施有机肥或采用偏酸性的肥料等。对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植物生长地、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要采取避绕,公路绿化的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各种植物不同优势来设计护坡道及土质边坡,要注重选择一些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以及适应能力强的低矮灌木,挖方路堑段的石质边坡选用阳性、抗性强的攀缘植物,边沟外侧绿地要栽植一些浅根性灌木为主作物。

  我们要针对公路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对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公路的绿化养护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要对公路绿化及时检查、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和补植。干旱时节,要及时进行人工灌溉,灌水量要根据树苗的大小和土壤气候情况确定;锄草和松土要结合实际进行,在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的时期,松土深度要保持5至6 厘米,要尽量除掉树木杂草根系,做到损伤树木根系;对一些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树木,要注重施肥和病期管理,促进树木生长;对树木栽后枯死要及时补植。补植时要兼顾树苗的种类相同,公路树木过密或衰老时,应进行采伐,防止老树倒伏损伤行人、车辆,影响交通,成段的衰老树木的更新采伐,要按照批准的计划办理,未经批准,不得采伐。

  我国公路已往由于密度不大,等级较低,技术标准不高,交通量也小,对环保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交通需求迫切,采取了倾斜扶持政策,公路里程每年数以万公里在增加,高速公路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地迅速发展,人们不仅要求它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功能,而且还要求它保环境质量。因此公路的环境保护,已摆在我们公路工作者面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艰巨的课题。

  首先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应该认为,在修建公路时会对四周地貌、环境所引起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但也可以做到兴利除弊,在某些方面受到的损失,在另一些方面得到补偿。

  l、在确定路线方案时,必须进行环境评估工作,做到公路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一方面要从发展经济、便利交通着眼;另一方面也要开发文物资源、旅游景点,利用天然湖泊、瀑布供人欣赏。

  因此在选定路线方案时,要少占农田、少拆迁、少移民,充分利用闲散、贫瘠土地,要保护名胜古迹和生物保护区(包括原始森林、稀有动、植物,候鸟栖息地…)

  2、在路基设计时,宜减少深挖、高填地段,注意土、石方平衡,减少废方。对不稳定边坡应予加固,以防止滑塌,同时对山坡部分尽量绿化;沿河路基要防止河岸冲刷,在风积砂等特殊地段也可考虑用生物防治措施。对路基、路面材料要尽可能因地制宜,利用业废渣、废料,变废为宝,节省工程费用,也利于环境保护。

  3、在桥隧结构物处,要做到水质少污染,河中鱼虾少受损,少破坏山体林木,注意弃碴的堆放,勿使其流失或阻止水流冲蚀河岸,挖除之石碴可分级(块石、碎石、石碴)堆置便于利用。

  4、在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地方,应防止声、光、大气的污染。公路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声屏障、防眩板或植物等措施,将干扰降到最低限度,植物还可对大气净化。

  5、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公路旁增设观景台,供乘客远眺山川美景。在隧道内安装通风设备,净化洞内空气,改善运输环境,可增加加行车舒适感和安全感。在服务区、管理区要注意废油、污水排放与垃圾的处理。

  6、在一般公路上种植行道树,在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栽种各种花木,其两侧用绿篱代替金属隔离栅,既可净化空气,也给司乘人员以美的享受。

  7、除了考虑上述工程技术方面的内容外,也应注意经济论证,要节省环保费用开支,从实际出发解决一些急待解决的事。但也应明白初期对环保问题考虑越充分越周到,并有一定投入,当公路建成后对环保的支出,相对会降低些。

  应注意对公路物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减轻对生物、地文、水质、大气的破坏,进而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禁止采用大爆破进行路基施工,以免对山体造成破坏,也应禁止对绿化树林剃光头,这些都会多米体育遭致许多不应有的隐患。

  2、对借土场和弃土堆应作出有计划的开采和堆放,同时还可采取借上还田,挖采坑养殖鱼虾,或造成人造湖泊,供人欣赏。

  3、砂石材料可尽量向当地大型料场购买,质量易控制、数量可保证,更不会随意开挖山坡、河道,对保护环境有利。

  4、在运送材料时要修好便道,不要让材料随易抛洒,或造成尘土飞扬,尤其在运送石灰、粉煤灰时应用袋装或车上加盖蓬布,用酒水车洒水,以免造成农作物减产,大气变坏。

  5、在夜间施工不应扰民,注意防止机械、车辆的噪声和工地照明的强光,影响当地居民休息和施工人员的安宁。

  6、在排放污水时,不应引起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饮用水和农、渔、牧业水质。

  8、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排水工作,既不要使洪水冲坏地表,也不要使污水流人良田、鱼塘。

  9、施工竣工后,要求施工单位将驻地、预制场、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建筑垃圾,搬走所余材料及机械,还以场地洁净。

  在公路运营通车后,应注意对公路四周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汽车运输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如:

  1、 汽车所排放之尾气,对大气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如装置类似cacox燃烧调节器可以缓解;或安放消声排气软管,可有效的减少汽车的排放之污染物。

  2、交通噪音(如怪声、高音、示警车喇叭声)应有严格控制,要遵守国家有关防止噪声的规定办理。

  3、洗车场、机修间的废油、污水应注意排放,要用地下管道排除,不能让其漫流。

  由于有了公路或公路连线成网,有利当地资源的开发(包括经济、文物、旅游等等),使其交通便利、市场繁荣、人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新居民点的建成,这是有利的一面,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有害的地方,兴利除弊加强公路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效益的扩大。

  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美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绿化、美化是环保工程措施之一,环境保护有了绿化、美化增添了不少光彩。公路绿化就其本身而言有多种功能,首先是使四周景观得到美化,增进道路和沿线地形、地貌的协调,提高司乘人员行车舒适感;其次可以遮挡阳光,引导视线促进交通安全;而绿化对边坡稳定与加固,防止冲刷,防止吹积砂、尘,防噪音、眩光、振动;净化大气,调节徽气候,改善四周环境,形成公路优美空间。

  下面根据我们多年实施的经验,针对高速公路的绿化与美化,提出以下一些认识和意见。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公路,它以较高的工程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附属设施,除了可以利用它完成运输任务外,还可给人们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运行环境,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快捷、安全地达到旅游目的地去观光娱乐,尤其是从1995年5月起,我国实行双休日,使人们可在工作之余,经过高速公路去旅游胜地或直接到高速公路的具有特点的服务区休闲度假。当你在沿线能见到翠绿葱郁的植被、沁人心脾的花卉、悦目爽耳的喷泉和娜多姿的树丛时,一定会使人精神振奋,能消除工作劳累,以充沛的精力,再投入新一周工作。这样既达到完成运行任务,又可以满足娱乐的要求。

  只有提高高速公路的绿化度,在其各个工程的可供绿化、美化的一些部位去装饰它,方可达到上述目的。

搜索